山人问道:回归老子
  推荐文章

德經〇一 德道之后

德經〇一 德道之后: ​ 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 上德无爲②而无以爲③『也』。上仁④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⑤爲之而有以爲『也』, 上禮⑥爲之而

阅读更多

德經〇二 守一无與

德經〇二 守一无與: ​ 昔①之得一②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③得一以霝(líng)④,浴(gǔ)⑤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爲正⑥。

阅读更多

德經〇三 奠道不顯

德經〇三 奠道不顯: ​ 上士①聞道②,堇(qīn)能行之③。中士聞道,若存若亡④。下士聞道,大𦬫(xiào)之。弗⑤𦬫,不足以爲道⑥。

阅读更多

內容提要·衆眇之門

老子到底在講什麼?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楊慎


​ 世界在运行,时代在改变;文明在发展,文化在演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的人、事、物都不可能是永恆不变的,同时在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获得的任何具体的认知、概念、名称、规律和道理也都不是永恆不变的。
​ 站在人类发展历程的高度下,任何历史阶段下人类对世界的所有觉知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相应历史阶段下人类的文化,而这一切的有形的无形的呈现就是我们的文明。文化和文明作爲任何历史时代潜藏的背景和环境时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著那个历史时代下的每一个人、组织、团体,以至民族、国家,甚至是全人类。大部分的人都成爲了历史洪流中的永远逝去的一波一浪,仅仅有很少的人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自己的痕迹,而能够反过来影响文明的发展甚至是文化的演变的人可说是凤毛麟角。能够引领时代的变革和文明的发展的人是卓越的,能够解决社会的问题进而影响文化的演变的人是伟大的,而能不侷限于有限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去揭示世界的真相且不执著于个体的所得以身爲天下而作爲的人将会是永恆的。因爲人类及其主流文化终将会有彻底觉醒的那一天,那一天到来之时,我们仍然应该感谢那些曾经推动世界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巨人伟人,因爲这一天的到来有他们的功劳和贡献,但他们终究还是会成爲历史。他们的有所爲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的侷限性,这也就是他们最终会成爲历史的根本原因,因爲随著世界的发展、文化的演变所有有爲的有侷限性的终将会变得不再适用,这是历史的必然。
​ 世界是一个整体,由所有的衆生万事万物所组成,有形的、无行的、有象的、无象的、能感知的、不能感知的,通通都属于这个世界。世界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独立而永恆的存在著。衆生万事万物相对于创生并包容他们的世界而言都是有限和渺小的,人类对世界的所有觉知都是有限而不完整的,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永恆不变的真理,更不存在任何全知全能至高无上的神或者人,存在的是永远在不断变化的世界本身和人类运用自身的智慧不断探索和求真的过程。衆生万事万物都孕育和来源于这个世界,包括天和地都来源并归属于它,虽然它们都拥有各异的属性和能力,但所有有限的个体终将会淹灭并回归于这个世界。相对于永恆存在的世界而言衆生万事万物都只是过客,因此任何执著于个体的所念所得的行爲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爲这所有的一切都终将会回归到这个世界本身。所有的名利得失最终都会随著衆生万事万物的死亡而烟消云散,唯有其创造的超越于其个体存在的价值会寄著这世界的运行和文化的演变而得以延续。这就是世界的真相。
​ 真正广大无私的爱源于对衆生万事万物其固有的差异和能力的尊重和珍惜,它不同于世俗道德伦理上的仁义,也不是无视个体差异和能力的平等,只有这样的爱才能最终超越于个体得失及名利亲疏贵贱,才能真正激发并辅益衆生万事万物运用自己的能力并把自身所创造的价值奉献和融入到世界的发展演变之中。没有了对个体名利得失的执著和追求并能生发出对衆生万事万物真正开放无私的爱就测底的活在了当下,这就是人真正的觉醒。觉醒的人立足于自身并顺应于周围的环境用自己当下所拥有的能力去利益服务于周围的环境,自身和周围的环境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身的能力不断成长,周围的环境也变得更加和谐融洽,环境中的其他事物也都会变得更专注于自身能力的成长和价值的自然呈现及它们的和谐统一,而不是任何具体的目的或所获得的结果。环境会影响到其中的事物,任何事物特别是人实质的改变最终都源于其自身,而不会因爲外在的强制或要求而改变,但环境却能潜移默化的塑造人,而人也最终会合于环境。因此觉醒的人永远立足于其自身和环境的统一,保持在朴实纯真和谐的状态,随著自身能力的提高而能服务和帮助到更多的人,并进而影响甚至改变周围的环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环境的改变是漫长的,而环境背后的文化的改变就更不易啦,更加会是一个缓慢波折的过程。一切所谓的全知全能至高无上都是一种虚妄,真正的觉悟的人知道得越多越会感觉到自我个体的有限、渺小和无知,越会生发出对这个世界、周围的环境和衆生万事万物的爱和包容,因而这就成爲了真正驱动他们不断求知求真的无穷无尽的动力之源。


​ 老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在我们的文化的土壤中爲我们播下了智慧和爱的种子,这就是《老子》。受限于当时的文字纪录的技术和手段,老子不可能长篇累牍的纪录他所有的感悟,更不可能像今天的我们这般轻鬆自如的记载自己的想法,因此他把他觉得真正重要并对后世的人们有用的所有感悟浓缩在《老子》这短短的五千多个字中。可以说每个字都是精华,每个字都饱含著智慧。在这简短的五千多个字中,他和我们分享了他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他是怎麽看待和认知我们这个世界的,以及对于我们短暂的人生而言怎样才能生活的更美好,并活得更有意义,真正成就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人生。老子分享的感悟终归来源于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而所有的认知都源于他人生的经历和对前人智慧的总结归纳以及对世界超越时代背景的深刻领悟和去僞存真。可以说老子的智慧是完全超越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的,是划时代的。
​ 人站在不同的视角下看到的世界就是不一样的,相同的文字对于不同的人而言理解也会不一样。而大部分的人看待世界的视角都是狭隘相对固化而不完整的,往往侷限于其置身的环境,并潜移默化的受著其文化背景的影响。受限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和文化传播的侷限,能接受知识和教育的人本来就很少,并且教育的主要目的基本都是维护国家的统治和社会的稳定,很难有人能真正站到和老子相同的视角下去理解《老子》,因此《老子》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甚至偏解、曲解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孔子向老子问道问礼,儒家的思想来源于老子,但其视角已经相对固化于国家的治理和维护社会的稳定,而封建统治阶级出于维护自己统治和自身利益的角度选择了儒家的思想做爲自己的主流思想,天地君亲师的家国儒家思想体系最终成爲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普世价值文化的主体。后期传入中国的佛家思想也精准的抓住了人性中对于生死精神方面的需求,并利用一些佛家思想体系中被称爲“有爲法”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帮助人去获得个体精神上的释放和安慰,同时其让人放下欲望顺应成佛的思想同样利于封建统治阶级控制民衆的精神并维护自身的利益,于是佛家思想最终也成爲了中国封建社会普世价值文化中的一部分。以庄子爲核心代表的后期道家主要偏重于获得个体精神上的自由,清虚无爲自然顺道的思想融合部分炼丹得道成仙的道教内容而形成的道家思想也成爲了中国封建社会普世价值文化中的一部分。以上三种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我们中华传统的儒释道各有偏重相互依赖的普世价值文化。这样的文化深深的影响了东方两千多的历史演变。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之中,《老子》也逐渐的和主流的价值文化相结合,而逐渐演变成了我们通俗意义上的《道德经》。《道德经》篇章、段落、字句、释义等等和最初的《老子》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并且其文化的视角已经不再是老子当初的视角,仅仅通过《道德经》已经很难还原《老子》的原貌和本意。
​ 以上儒释道一体的文化并没有从衆生万事万物和这个世界本质的关係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合乎实际的认知这个世界的模型,而更多的是著眼于维护局部利益的稳定或获得某种心理或精神上的状态,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激发人本质性的内在创造性和原动力,甚至出现因爲对人的欲望的片面认知而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情况。民衆的主观能动性和开创性不足导致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对缓慢。当然导致社会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中除了文化的因素以外,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知识文化传播相对落后的古代应该说后者的影响更爲本质,甚至文化其本身也最初来源于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知并不断的受著它的影响。总之自然给予得越丰厚人的主观能动性反而越弱,这点可以从非洲和印度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晰的看出。随著近代西方变得强大及西方文化中个体主义的思潮的衝击,让我们看到东方传统普世价值文化中的很多问题,我们需要把握住这次重新挖掘和认识我们的原有文化并取长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升我们的文化的契机,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而《老子》作爲一个长期被社会主流普世价值文化所掩盖甚至衍化的巨大宝藏我们需要花精力去挖掘。
​ 幸运的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两卷相对较老的《老子》抄本,按照成书时间早晚被称爲甲本和乙本,成书年代甲本应该在汉代以前,乙本在汉初,比最早的《道德经》至少要早一百年,除了个别字句因爲丝帛残损而有所缺失,内容基本完整,分爲上下两篇,上篇爲德,下篇爲道,但不分章节。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了一卷《老子》残本,成书年代爲公元前三到四世纪,比帛书本还要早一百多年,但内容严重缺失,仅存两千馀字,顺序相对全版较爲混乱。2009年入藏北京大学的西汉竹书《老子》是除以上三个版本之外从地下出土的第四个简帛《老子》古本,成书年代比帛书本稍晚,但仍然比最早的《道德经》要早,并且相对完整,残缺很少,分爲上下两经,上经爲德,下经爲道,并且章节之间有明确的分隔。有了这四个版本,相互对照基本就能还原老子的原貌。但因爲文字演变的原因,个别古文字已经不再使用,或者意思已经无从考证。因此我在参照以上四个版本的基础上又比对了另外几个有代表性的版本:《王弼本》、《河上公本》、《严遵本》、《傅奕古本》、《黄元吉本》。这几个版本都非常有代表性,所有版本都分篇分章,《河上公本》、《严遵本》、《黄元吉本》还给每一章取了章名,除《严遵本》因遗迭仅剩德经部分外,其他版本都是道经在前德经在后。《王弼本》传播最广,爲实质性的通行本《道德经》。《河上公本》爲比《王弼本》更早的《道德经》版本。《严遵本》虽然因遗迭仅剩德经部分,分章也异于其他几个版本,但成书较早爲汉代。《傅奕古本》相传爲唐朝宰相傅奕得到一从项羽的妾的墓中挖出的古本《老子》后参照当时的流通本《道德经》进行汇校而成的版本。《黄元吉本》爲道教体系内的版本,黄元吉爲元朝的道士,他所著的《道德经精义》在道教体系中被认爲是最接近于老子原意的注本。我综合以上九个版本,尽我当下所能去还原《老子》的原貌,最终整理出了一个汇校本。当然这个版本一定不等于老子当初写下的文字。我遵循的原则是首先综合所有版本及其变化并结合老子的生平经历及其他名家的释义尽我所能的去尽量还原老子的原意,然后通篇考虑去尽量调整并得到一个相对统一的视角,然后在此视角下再去辨别甄选个别的字句。因此受我本身的能力和视角所限,一定存在偏差和失误。文字是在不断演变的,并且文字的表达本身就带有侷限性,因爲任何事物的描述一定不等于事物本身,这就是认知和本体的差别。因此我更希望的是通过文字的表达能够向大家传递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一种认知世界的模型,这样就超越了文字。我认爲老子应该也是这样认爲的,因爲最终只有您自己的理解才会对您有用,才能真正成爲您自己的感悟,然后运用到您自己的生活实践当中。不能被运用起来的那仅仅是知识,可能可以增加您的谈资,又或者能帮助您通过某些考试,等等,但我觉得这就是大才小用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因此我的释义不同于很多历史上的名家的释义,我所传达的是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一种认知世界的模型,而不侷限于某一个具体的领域,希望通过我的释义能够帮助到您打开自己的视角,从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认识周围的环境,认识您自己,而最终对各行各业的您有用。


​ 本书是我面向所有上智上行的王者分享自己对老子领悟的《回归老子|六脉神剑,斩妖除魔》系列的第一本书,后面陆续还会有五本。因爲真正能去影响一个社会的环境以至文化生态的就是各行各业的王者,这也是老子原本所直接针对的人群。因爲这个系列偏学术,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分享我从老子的所得所悟,希望各行各业中真正的王者能够静下心来听我慢慢道来。当然如果您只是希望能用老子的智慧来指导您自己的人生,只要您愿意并有足够的耐心听我讲下去,当然也很欢迎,因爲您当下就已经是王者,而且是真正的王者,谁除了能真正的驾驭自己之外还能驾驭谁呢?
​ 全书分爲三个部分:序、体、跋。按照篇章的方式释义老子爲本书的主体内容,构成全书的体。主体部分基本遵循帛书老子的顺序来分享,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爲了方便阐释,也细分了篇章,每一章又分爲三大部分。每章第一部分爲我汇校的版本,在汇校的基础上我也爲每个篇章取了章名以概括每一章的大意。对重要文字标注了上下标,上标爲本章注释部分的对应编号,下标说明这个字词在整个《老子》全篇中不是首次出现,出于节省文章篇幅考虑此编号用于标注其释义对应相同字词的第几种注释。例如:“亡”有两种释义,其一爲“死亡”,其二爲“丧失”,亡就代表这儿是第二种意思爲“丧失”,只有一种释义的字词在重複出现的情况下一般没有下标,或标注爲“”。全书后面的字词检索部分会列出所有有多次出现的字词及其对应出现的页码,方便检索。第二部分爲我对经文做出的释义及重点字词的注释,释义以意义爲主但仍然紧扣原文。第三部分爲勘校来源和版本赏析。爲了方便大家的查阅,我把我所整理的九个不同版本的原文,及最终定稿的每一个文字的来源列出。爲了方便大家在进入全书的主体部分之前能够更好的把握一些核心的概念,并能初步的打开和调整自己的视角以更好的理解后面每一个篇章的内容,在全书的主体内容之前序的部分我添加了六个章节:“死而不忘·祭祀不绝”、“大道至简·负阴抱阳”、“老子其人·上德不德”、“老子之道·道褒无名”、“内圣外王·道法自然”、“天下大同·守楃自正”,由浅入深的帮助大家把握主旨。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副标题,也是一个问题,我希望通过问题引导大家思考,并最终通过内容的学习获得答案。《死而不忘·祭祀不绝》的部分我会结合《老子》的文字,并比对《道德经》的文字,以阐明老子真正的发心和想要传达给我们的精神。《大道至简·负阴抱阳》的部分我会和大家分享我所领悟的大道的内涵,最终让大家能够更好的把握老子向我们传达的认知模型。《老子其人·上德不德》部分我会和大家分享老子本人的经历及我对无爲的领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分享的内容真正在心中树立起老子讲的“德”。《老子之道·道褒无名》部分我会真正向大家揭开那个在很多人心目无比神秘的“道”,如果你能有恍然大悟之感,恭喜你!你已经进入状态了,你终于可以站在一个平等的视角下去理解老子说的话了。《内圣外王·道法自然》部分我会和大家分享圣人和普通人的差别究竟在哪裡?一个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是怎样一种状态。《天下大同·守楃自正》部分我会和大家分享我对民主的理解和老子眼中的大同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在全书的主体内容之后爲跋,是我对全书内容的总结,标题爲《大器免成·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作爲一种修爲的境界甚至是那个至圣的境界到底代表了什麽?我会在这一篇章和大家分享我对当下的领悟及我对未来的展望,及一路走来我的一些心路感悟。


​ 爲了更好的传播老子的智慧,我会把我对老子的所有领悟汇编整理放在"老子五千言"(www.lz5000.com)这个网站上分享给大家。虽然都仅是我个人的感悟,但都来源于老子,因此所有的版权属于老子;因爲老子是真正无私的,因此同时也属于大家。欢迎大家指正、分享、转载、评论、探讨;更欢迎大家加入,一起传播老子的智慧,共同进步,写手成长,爲世界变得更美好贡献一份力量。
​ 在我们真正进入到这场跨越千年超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之前,让我们放空自己固有的偏见,包括那些深置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成见,保持一颗谦卑空虚豁达的心,想像自己就如同老子一般成爲那用于献祭的刍狗,去接受世界给予我们的爱与恩典。世界与我们同在,老子的爱与我们同在。让我们一起携手连心来聆听老子给我们的教诲。感谢老子,感谢我,感谢你,感谢当下一切的存在,因爲只有发自内心的打开才能真正的收到。我们愿意放下所有的恐惧和私慾,我们愿意放下所有思维或视角上的桎梏,我们愿意把我们的一切与你分享,因爲我们的一切所得都来源于你,我们的一切所得也终将回归于你,我们愿意奉献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包括我们自己来成就你,因爲你是那真正唯一的广大的包容的无私的。

死而不忘·祭祀不絕 死而不忘·祭祀不絕
死而不忘·祭祀不絕 我們真的對得起老子他老人家嗎?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 ——司馬遷 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 ​ 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爲而羞恥。
大道至簡·負陰抱陽 大道至簡·負陰抱陽
大道至簡·負陰抱陽 爲什麼大道如此簡單卻難知難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爲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
老子其人·上德不德 老子其人·上德不德
老子其人·上德不德 老子的无爲到底是什麼?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 ——毛泽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
老子之道·道褒无名 老子之道·道褒无名
老子之道·道褒无名 老子真的得道成仙了嗎?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駭浪,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湮
內聖外王·道法自然 內聖外王·道法自然
內聖外王·道法自然 聖王是高高在上全知全能的嗎?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 ——羅曼·羅蘭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 ——裴
天下大同·守楃自正 天下大同·守楃自正
天下大同·守楃自正 大同世界是烏托邦嗎?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无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
德經〇一 德道之后 德經〇一 德道之后
德經〇一 德道之后: ​ 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 上德无爲②而无以爲③『也』。上仁④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⑤爲之而有以爲『也』, 上禮⑥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rǎng)⑦臂而乃⑧之。 ​ 故失道⑨,失道矣而后
德經〇二 守一无與 德經〇二 守一无與
德經〇二 守一无與: ​ 昔①之得一②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③得一以霝(líng)④,浴(gǔ)⑤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爲正⑥。 ​ 其致之也⑦?『謂』⑧天毋⑨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發;『謂』神毋已霝,將恐歇⑩;『謂
德經〇三 奠道不顯 德經〇三 奠道不顯
德經〇三 奠道不顯: ​ 上士①聞道②,堇(qīn)能行之③。中士聞道,若存若亡④。下士聞道,大𦬫(xiào)之。弗⑤𦬫,不足以爲道⑥。 ​ 是以建言⑦有之『曰』⑧:“明道如昧⑨,進道如芮(ruì),夷道如類(lèi)⑩”。 ​ 上德如
德經〇四 道生萬物 德經〇四 道生萬物
德經〇四 道生萬物: ​ 返①『也』者道之動『也』,弱②『也』者道之用『也』。 ​ 天下之物生於有③,有生於无④。 ​ 道生一,一生二⑤,二生三⑥,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⑦,𰜒(zhōng)氣以爲和⑧。 经文释义: ​ 循环往复、
德經〇五 夕議毋強 德經〇五 夕議毋強
德經〇五 夕議毋強: ​ 天下①之所惡(wù)②,唯孤、寡、不𥞤(gǔ),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③𢿃(sǔn)④之而益,〔或〕益之而𢿃。 ​ 故人之所教,夕議而教(jiāo)人⑤。故強良者不得死⑥,我將以爲學父⑦。 经文释义: ​
德經〇六 无有克堅 德經〇六 无有克堅
德經〇六 无有克堅: ​ 天下之至柔①,馳騁(chěng)②於天下之致堅③。 ​ 无有入於无閒(jiàn)④。吾是以知无爲之有益『也』。 ​ 不言之教⑤,无爲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经文释义: ​ 普天之下最柔弱无形的东西,能够像马一
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