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負陰抱陽
爲什麼大道如此簡單卻難知難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爲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爲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爲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孟子
概念:大、大道、陰、陽、有、无
簡單一句話:順應於道,就是大道。很難嗎,不難
1:大道到底是什麼?(大、大道)把認知模型描述清楚
順道而行,就是大道,因為道是大的,順道而行就是大道,背道而行就是小道
大道不是道,大道不是規律,大道不是道理,它是串聯世界和我們個體認知世界的橋樑
如實的呈現和作爲就會獲得世界的加持,
1:首先要明確的是“大道”不是“道”
2:對“大”沒有明確的概念
2:為什麼難知?(陰、陽)
1:個體視角狹隘,而道是廣大的
2:人的認知來源於環境,受到環境的影響
3:有了意識之後,人就有了欲望,欲望是人偏離大道的主因
4:懶惰、雖然學習和思考是人的一種能力,但人在沒有壓力和欲望的情況下更容易選擇安逸
5:難於傳授
3:為什麼難行?(有、无)
1:有了欲望就容易被牽引,爲了某種具體的訴求而生的人是可悲的
2:環境、隨波逐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3:習慣、
4:在面對未知和困難時,人是會有恐懼的
5:因爲心中對失去的空去,不敢真正的放開、不敢接受、不敢放棄
4:怎樣行於大道,請聽下回分解
大道甚,而民好
我們的認知模型和世界的關係,就是大道
沒有天才,天才都是
大道廢,案(àn)有仁義。
使我𢴲(xié)有知(zhī)『也』,行於大道,唯他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
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pī)褐『而』懷玉。
並進而讓更多的人能夠不用在如此多的版本和文字中
這是需要有一群人去挖掘和探索的,
人類真正的覺醒,每個人都能觸達和了解
這時我們的認知模型就很重要了,雖然它不能等同於世界,但是它卻能指導我們去認知世界,而最終獲得各種處理具體問題的方式方法,這就產生了具體的“術”。至於“術”是不是真正的合於“道”往往也和其內在的認知模型有關,不一樣的認知模型就會導致不一樣的“術”和結果。
如果不是那我們又何必再執於他的文字呢?
而且不光是在中國影響深遠,而且歷史以來英法德意美等數十個國家也一再翻譯出版。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世界上翻譯文字最多、發行量最大的一部經典著作,僅外文版就多達四百餘種,國內版本就更是不計其數。
因爲雖然《老子》就那麼五千多個字,但歷史上留存的各種版本和解釋卻多如牛毛,光是有記載的成書的版本就不下一千本之多。
我代大家做這個工作,這是我的工作,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要來做這個工作
既然都已經是這樣掛羊頭賣狗肉了,爲了謀取一己之私而篡改老子原來的文字我想也就不足爲怪啦。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怪就與別人,有這種存在就代表這有這種需求,這就是那麼多有爲法出現的原櫻。至於那些爲了自我眼前的利益刻意爲之的人,我也只能對其无知表示深深的同情,因爲最終留給他的必將是空空如也
可甚至還有甚者把他尊爲仙人的同時說他所講的就是修煉之道,
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道、爲去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