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經〇六 无有克堅


德經〇六 无有克堅:

​ 天下之至柔馳騁(chěng)於天下之致堅
无有入於无閒(jiàn)。吾是以知无爲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爲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经文释义:

​ 普天之下最柔弱无形的东西能够像马一般纵横穿行于最硬实牢固的物体之中
​ 放下自我个体的偏执和局限顺应于世界的变化安于自我的本性且没有任何的欲望和目的而能使每一个细小的个体单元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功用以至于就可以穿透和影响看似没有任何空隙牢不可破的东西我就是由此得知放下自我个体的偏执和局限顺应于世界的变化安于自我的本性且没有任何的欲望和目的驱使的作为是多么的强大和有用
​ 不在自我个体的视角下发号施令而能使每一个细小的个体单元都能发挥各自的功用放下自我个体的偏执和局限顺应于世界的变化安于自我的本性而不为任何的欲望和目所驱使的作为所能收获的益处普天之下少有能赶得上它的啦

字词注释:

①至柔: 至:极、尽。柔:软,不硬,无形。至柔:最柔软无形。
②馳騁(chěng): 形容马纵横奔跑没有障碍的样子。
③致堅: 致:极、尽,同“至”。堅:硬,牢固。致堅:最硬实牢固。
④无有入於无閒(jiàn): 无有:没有自我个体的偏执和局限。“有”在德经第四章“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时就有说到“有”就是个体事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和本质。无有就是在承认个体事物的本质差异的前提下不带有任何偏执的对待所有的万事万物。无有的核心和本质在于无我,也就是不带有任何偏执的看待我和万事万物。从字面上说无有相对无我表达更为完整,也就是既不偏执自我,也不偏执于任何其他的事物个体。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意识真正的包容天地万物而没有任何局限。閒:空隙、縫隙。无閒:没有任何空隙牢不可破。“閒”为“间”的古字。空隙缝隙是虚有的,并非实有。月为阴为虚,更能体现其虚有的属性。任何看起来再坚实的事物内部都是有间隙和空间的,只有也只要能调动每一个细小单位其本身的能动性,就可以进入这些空隙并进而穿透或影响对方。
⑤不言之教: 言:号召、号令。不言:不发号施令。教:教化。不言之教:不在自我个体的视角下发号施令的教化。言的本义为说话、言语。言语的目的在于沟通交流,以达到使对方的理解和认同。这儿就侧重于表达其目的和结果,因此解读为号召、号令更为合适。如果从政治或治理的角度而言就可以说是政令。德经第三十八章“不言而善應”也可以印证这一点,不去号召而能达到号召的效果,而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和认同以致追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的顺应于世界的变化行持。在自己的影响和作用达不到的情况下,唯一能做并且一定可以做到的是影响自己和改变自己。而且这也是真正运用自我的能力实现自我的价值的起点。


勘校來源:

​ 天下之至柔,{馳}〈乙〉騁【甹】〈乙〉於天下之致堅。
​ 无有入於无閒(jiàn)。吾【五】〈乙〉是以知无爲{之有}〈王〉益『也』〈王〉。
​ 不{言之}〈王〉教,无爲之益,{天}〈王〉下希能及之『矣』〈王〉。

版本賞析:

​ 帛書甲本:天下之至柔囗甹於天下之致堅无有入於无閒五是以知无爲囗囗益也不囗囗教无爲之益囗下希能及之矣
​ 帛書乙本:天下之至囗馳騁乎天下囗囗囗囗囗囗囗无閒吾是以囗囗囗囗囗囗也不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矣
​ 王弼本: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及之。
​ 漢竹簡本: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无閒吾是以智無爲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及之矣
​ 嚴遵本(5):《至柔》: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及之。
​ 河上公本:《遍用》: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及之。
​ 傅奕古本: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出於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稀及之矣。
​ 黃元吉本:《無爲之益》: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及之。


禅机破镜

水滴石穿

奠道堇行


文章作者: 蚩萸山人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蚩萸山人 !
评论
  目录